华图公务员考试网

020-61136179
020-38876899
广东省人事考试网-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网
【导读】本文提供公务员申论高分问答:申论文章到底是什么样的。

 

  例如,2006年1月北京市公务员申论考试考查了关于招商引资的问题。阅卷的实践证明,如果考生就事论事,不能从解决招商引资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上升到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不能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展开论述,就不可能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

  再例如,从表面来看,2006年浙江省公务员申论考试是通过对“社会差距”现象的描述来考查公平问题。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如果考生在答题中不能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高度来分析社会公平问题,这个作答就是不完整的,得分也只能中规中矩。再例如,2008年国考申论试题第1题,要求考生概括争论的焦点,如果我们不能站在政治的高度上抓住生态文明的主题,那么就不能概括出准确的争论焦点,即水资源开发与生态问题的关系。

  二、申论文章之“大”

  写申论文章要“大题小作,作大题目”,不能像传统作文一样“小题大作”。

  显然,这是一个不符合“常规”的主意。但是,大家千万不要忘记,申论写作区别于传统的议论文章,它现在考查的重点是根据特定的问题或事实,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并加以论证的能力,考查的是综合性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和论证的能力,其重点在“论”,更在“申”。

  申论文章的“大”强调的是善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从宏观上全面、系统、深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现代申论考试中出现的特定社会现象和问题,必须要通过系统的方案和配套的措施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如果提出的对策局限于某一条具体的措施,或者是政府的某一个方面的能力,那么这个问题的解决就是非常困难的。公务员要善于升华材料,善于从宏观上把握事物,制定宏观政策。所以,考生在确定文章主题时要善于归纳和提炼宏观的主题思想,从“大”处着眼。

  例如,200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考查的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实行危机管理的内容。题目的要求是让考生就如何提高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发表自己的看法。根据罗伯特?希斯的危机管理理论,我们知道,危机管理有“4R”组成:缩减(Reduction)、预备(Readiness)、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第一个“R”意味着危机管理者对于危机情景要努力防患于未然,使危机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第二个“R”意味着要在危机发生之前就做出反应计划和对有关人员进行危机处理的培训;第三个“R”意味着危机一旦出现,微机管理者就要及时出击,迅速遏制危机蔓延的势头;第四个“R”意味着危机过后,管理者要对恢复工作和重建进行有效的管理。根据这个理论,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政府要想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就必须在危机发生的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不同的能力。自然,单独强调四个方面中的某一个都是不全面的。不过,在2006年的考试中,大部分的考生都是选择了小题目,就危机管理的某个方面展开论述,得分自然是不会高的。

  来看一下在考试过程中,考生写的两组题目:

  第一组:

  《勿让天灾变人祸》、《预则立,不预则废》、《大自然的警钟》、《应对突发事件关键在于及时》、《未雨就要绸缪》、《如何降低解决突发公共事件的成本》

  第二组:

  《为提高应对公众突发事情能力开“方”抓“药”》、《以人为本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在于科学发展》、《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思考》《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危机管理》

  哪一组题目可能取得更高的分数呢?自然是第二组。尽管第一组的醒目形象,给人印象深刻。但是,使用这些题目的文章由于主题思想过于狭窄,或者强调单纯的预防,或者强调单纯的反应,总之容易漏掉关键性内容,从而不容易得高分。而第二组题目虽然平实,但只要论述顺畅,要点明确,就很容易得高分,至少不会丢基本分。遗憾的是,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人包括一批辅导老师至今仍然认为第一组题目要比第二组题目可能得分高。

  在这里,各位可能还会担心一个问题,那就是写大题目是否容易犯空洞无物的毛病呢?实际上,这种担心有道理,但完全可以避免。首先,大题目并不代表观点不鲜明,例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引资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等题目,看起来虽然有些大,但是观点都很鲜明,不会给人空泛的感觉;其次,大题目也并不等于空泛,申论文章完全可以写得非常实。关于这个问题,在后面的内容里会进行详细的分析。

  三、申论文章之“全”

  申论文章的“全”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内容涵盖的面要全;二是思维要周全,善于运用辩证思维,不能以偏概全。

  内容涵盖要全面,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申论试题的前两部分的阅卷一般是根据标准答案实行采分制,按点给分,所以答案务必要根据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归纳。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多得分,得高分。

  思维要辩证周全。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根本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辩证法的精髓。一是要求思维要全方位,多角度。在写作申论文章时,应该善于运用多角度的分析方法,要全面的思考问题。例如分析宏观现象的原因不仅要想到经济的原因、政治的原因,还要想到文化的原因,要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分析具体的、微观的社会问题要学会从思想观念、制度机制、监管落实、主体素质等方面去寻求原因。评价事件,既要看到问题的表象,又要考虑到问题的实质,要公正客观的进行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既要克服弊端,又要发扬成绩,如此等等。

  二是要求学会进行辩证分析。对于辩证分析方法,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懂一点,但是真正能把辩证法应用到申论写作中去的就寥寥无几了。我们不妨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诸位亲爱的兄弟姐妹认为“有用”长寿还是“无用”长寿呢?你的回答如果是二选一,那就说明你的思维还不够辩证。原因很简单,有用的东西可能长寿,而无用的东西也可以长寿。老母鸡能下蛋,主人就不会杀它,就能长寿;树林里的歪树,毫无用处可言,自然不会有人动他,也能长命百岁。做这个测试的目的就是要告诉你,在分析申论材料和构思申论文章时一定要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由于申论考试的角度、方式具有灵活性、机动性和多变性,有较大的开放性,所以应试者要善于运用发散性思维来进行答题,防止偏激偏极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申论文章平和中庸的风格。可以说辩证思维对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做好申论文章非常有帮助,例如2005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对三农问题的考查(详细分析前后文)。因此,为了能够使你的思维更加辩证,你应该把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律、质变与量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联系与发展八个基本环节(绝对与相对、必然与偶然、特殊与普遍、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整体与部分、原因与结果、理想与现实)的相关内容再加以体会,这会对启发你的思维大有裨益。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广东人事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 公务员考试网 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