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师招聘考试

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图书教材|

砖题库直播职位库文库题库阅读|

微博微信QQ群问答师资

020-61136179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广东人事考试 >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技巧 > 教育综合知识 >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学习基础-思维(2)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学习基础-思维(2)

2015-09-23 14:26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 http://gd.huatu.com/jiaoshi/ 作者:广东华图 来源:广东人事考试网

【导读】  为帮助考生更好备考2016年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华图教育专家整理了一系列考试技巧。下面广东人事考试网为考生提供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育学习基础-思维,望考生多加关注,2015年广东教师招聘答疑群:145334620。

 

  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或者说变式是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比如生物中介绍“果实”概念时,不要只选可食的果实(苹果、花生等),还要选择一些不可食的果实(棉籽等),这才有利于学生看到一切果实都具有“种子”这一关键特性,舍弃“可食用”等无关特征。

  ④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教师在讲解概念时,可将词语与感性材料结合起来运用,取二者之长,使学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概念内涵,掌握概念本质。

  ⑤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概念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构成一个体系而存在的。掌握概念不仅要分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要从本质特征出发,把概念纳入一定的概念体系。把学到的概念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它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检验对概念的掌握程度。概念的应用可以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举例说明概念,阐述概念的内涵;二是处理实际问题,如解题、试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2.判断

  判断是指认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它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判断大都是借助语言、词汇并用句子形式来实现的。判断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之分。

  3.推理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已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思维形式,是根据已有的知识推出新的结论的思维活动。推理可分为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种。

  归纳推理是由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推理过程,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例如,由铁能导电,铜能导电,铝能导电等,推理出“金属能够导电”的结论。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或具体的推理过程。例如,所有的哺乳类动物都是胎生的,虎是哺乳类动物,因此得出的结论是:虎也是胎生的。

  四、思维的种类

  思维作为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从不同的角度来划分,具有不同的分类。

  (一)根据思维活动凭借物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感知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1.感知动作思维

  这是一种依赖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其特点是以实际操作解决直观的、具体的问题。

  3岁前,儿童的思维常常是伴随着动作进行的,他们不能在动作之外默默思考。如儿童骑在椅子上时,会说“开汽车了”“骑马了”等;但当离开椅子时,“开汽车”、“骑马”的思维活动也就停止了。

  2.具体形象思维

  这是一种利用头脑中的具体的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3—7岁的儿童主要用具体形象来思考,思维活动受具体知觉情景的影响。例如,在他们面前把两瓶体积相同的水,分别倒进一只试管和一个广口瓶,一般的孩子都认为试管内的水多些。他们的判断直接受到水面高低的影响。

  3.抽象逻辑思维

  这是一种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由于这种思维是借助于语词、符号来思考的,因而也称为语词逻辑思维。如数学定理的证明,科学假设的提出,文章中心思想的概括等,运用的都是抽象思维。

  7岁以后的儿童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哲学家、数学家经常运用这种思维来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二)根据思维活动探索目标方向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集中性思维(辐合思维、求同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

  1.集中性思维

  集中性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例如A>B,A

  2.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例如,警察在侦破复杂案件的过程中,往往根据案情分析,提出多种多样的假设。又如,学生在列举砖头的用途时,也需要朝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

  (三)根据思维活动创新程度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常规性思维

  常规性思维是指用常规的方法,固定的模式,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例如,学生运用已学会的数学知识解答同一类型的题目。这种思维缺乏独创性,是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的过程,不会产生新的思维成果。

  2.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能产生新的思维成果,具有独创性的思维。一切科学发明创造,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1)流畅性: 指一般创造力高的人能在短时间内表达出数量较多的观念,亦即反应迅速而众多。如用汉字组词,要求用最后一个字组成下一个新词,如从“国家”这个词开始,可以自由组词如家庭、庭院、院落、落雨、雨水、水果、果树、树木、木材、材料、料理、理想、想象等等。

  (2)变通性:指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其思维能变化多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不易受功能固着、定势等作用的影响。因而有超常的构思,能提出新的观念和新的思想。例如红砖的可能用途,一些人只能举出局限在建筑材料范围之内的例证,如盖房子、建教堂、筑围墙、修烟囱等,这些用途变化范围极少差;而另—些人的变通性较大,能列举出红砖的各种非常用途,如做门槛、压纸、打狗、叠书架、钉钉子、磨红粉等等,表现出一定的创造力。

  (3)独特性:指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如有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一对夫妇,妻子本是哑巴,经医生治疗后能如常人一样说话,但是妻子说话太多,整天与丈夫吵,丈夫非常痛苦,最后只好要求医生设法把他自己变成聋子,家庭才又恢复了安宁。对这一段故事拟定题目,一部分人拟订的题目有《丈夫与妻子》、《医学的奇迹》、《永远不满意》;有些人所拟订的题目就显示了独特性,如《聋夫哑妻》《无声的幸福》、《开刀安心》。

  (四)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

  1.分析思维

  是遵循严密的逻辑程序和规律,逐步推导,然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的思维。

  2.直觉思维

  是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本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它表现在对事物及其关系的敏锐、迅速地识别和整体地把握。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他提出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环境中的刺激。思维也开始萌芽,并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即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仍然是存在的)。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和上一阶段的儿童相比,思维有了质的飞跃。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1.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

  2.没有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

  3.儿童的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非抽象的,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4.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泛灵论;

  5.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指不能从对方的观点考虑问题,以为每个人看到世界正如他自己所看到的一样

  (三)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正在小学阶段读书,此时的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为:

  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2.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

  3.去自我中心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

  形式运算也叫命题运算,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儿童的思维超越了对具体可感知事物的依赖,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能够解决抽象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更具逻辑性和系统性。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一)问题的特征

  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课堂中各种形式的提问、各种类型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习题或作业等,都是学校情境中常见的问题形式。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

  实际教学与研究发现,学生解决抽象而不带具体情节的问题时比较容易,解决具体而接近实际的问题时比较困难。

  (二)已有的知识经验

  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研究发现,优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经验显著地多于差生。

  (三)定势

  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例如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做了某一类型的题目后有助于再做同类型的题目,但对不同类型的题目则有消极的影响。

  (四)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的功能。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比如雨伞,如果我们只是把它当做遮风挡雨的工具,那么在遇到歹徒抢劫的时候,可能就会忽视它也有防御和攻击的功能。

  (五)原型启发

  对问题解决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原型启发在创造性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十分明显。通过联想,人们可从原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某事物能否起启发作用,不仅取决于该事物的特点,还取决于问题解决者的心理状态。

  比如鲁班发明锯子,锯子的原型就是锯齿状的小草;飞机的原型是鸟;雷达的原型是蝙蝠等。

  (六)情绪与动机

  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影响,肯定、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否定、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阻碍问题的解决。人们对活动的态度、责任感等都可以成为发现问题的动机,影响问题解决效果。动机的强度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一样。

  (七)个体的智力水平

  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重要的因素。因为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解决。

  此外,个体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等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关注“广东华图”微信,获取最新资讯、真题答案、内部资料等信息!

  考公神器【华图在线APP下载】|微信搜索“广东华图

  公职交友社区【新公社APP下载】|微信搜索“gdhtgwy

 

(编辑:广东华图)

2017年国家公务员笔试课程
京ICP备11028696号 京ICP证090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