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事业单位备考资料_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
2020-09-16 11:01 广东人事考试网 来源:广东事业单位招聘网
广东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以下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信息:广东事业单位备考资料_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更多关于广东事业单位备考资料,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的内容,请关注广东事业单位考试网/广东人事考试网!
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考到关于文学典故的题目。四大名著更是常常出现。今天我们就从《三国演义》说起,看看有哪些不得不知的文学考点。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为蓝本,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全书以“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开篇,以“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结束,共120回。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历史上的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平息叛乱,各地拥兵自重,虽最终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三国局面的形成。
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和西晋大一统
三国指的是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点击购买2020版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做题库6000题(题本+解析)
重要人物及事迹
1.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曹魏开辟者,即魏武帝、魏太祖。同时是魏晋文学的代表人物,鲁迅赞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主要事迹:
①陈留起兵
东汉末年,董卓入京,执掌朝政,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而改立其弟陈留王为汉献帝,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②煮酒论英雄:“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出自第21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这里涉及两个人物,一个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群雄;一个寄人篱下,一味谦恭,装孬不折本,他们就是曹操和刘备。
③官渡之战(出自第30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④赤壁之战,横槊赋诗《短歌行》、割须弃袍。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⑤“挟天子以令诸侯”
意思是挟辅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三国演义》第119回说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立魏王,篡夺汉室。”
⑥“生子当如孙仲谋”(出自第61回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这是曹操对孙权(字仲谋)的赞叹之语,出自《吴历》,在辛弃疾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发扬光大,现在借指晚辈有真才实学。
2. 刘备
刘备,字玄德,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汉昭烈帝。
主要事迹有:
①桃园结义(出自第1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述说的是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②三顾茅庐/隆中对(出自第37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茅庐:草屋;隆中,今湖北襄阳隆中。该成语现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④携民渡江(出自第41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第42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曹操率大军南下征讨荆州,刘备因此逃离樊城,因舍弃不下新野与樊城百姓,也怕曹操再次屠城,因此就带上百姓一起转移,渡过汉江往襄阳而去,因不受收留,只得再次转战江陵,在途中的长坂坡被曹操派的精骑追上,因此有了掇刀长坂坡之败,最终刘备败走汉津渡口。
⑤白帝城托孤(出自第85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蜀吴夷陵之战中,吴将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大败,在白帝城病危,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
3.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现成都有“武侯祠”。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历代诗人对诸葛亮的赞美有:
唐朝杜甫的《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唐朝杜甫的《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宋朝陆游的《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主要事迹有:
①隆中对策(出自第38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隆中对》是刘备三顾茅庐去邓县隆中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选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成语“如鱼得水”来于此处。原文是:“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
②初出茅庐(出自第39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成语“初出茅庐”出于此处。意思是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
③舌战群儒(出自第43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故事讲述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
④赤壁斗智(出自第46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第49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全书最重要、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战事,也产生了许多的成语典故,歇后语。如“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等。
⑤三气周瑜(出自小说第51回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第55回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第56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说的是诸葛亮与周瑜斗智,三次将周瑜气死的故事。小说中,周瑜临死前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后世便有了成语“一时瑜亮”,形容两个极富才华之人不相上下,难分伯仲。
周瑜,字公瑾,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故有成语“顾曲周郎”,南宋文学家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⑥北伐中原
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
第一次北伐: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出自第95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第096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仲达,即曹魏将领司马懿)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秋,诸葛亮逝世,汉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
⑦七擒孟获(出自第90回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又称南中平定战,是建兴三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发动平定南中的战争。诸葛亮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关键词阅读: 广东事业单位备考资料
(编辑:广东华图)
线上微信客服
事业单位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