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国考冲刺密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参考答案及解析(5)
2012-11-19 09:20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guangdong.htexam.com/ 作者:广东华图 来源:广东华图41、A.【解析】 第一空中,“风花雪月”常指情人,“琴瑟和鸣”指夫妻。“觥筹交错”形容众人一起宴饮时的热闹景象。“流觞曲水”指文人墨客按秩序坐在流动的水边,将一个盛满酒的杯子放在水中使其水流而下,酒杯停在谁的前面那人便喝酒并且作诗。根据文段信息可知,空格中应填入一个与“泛舟湖上”、“邀月对饮”、“登高释怀”等形容三五文人相聚时抒发雅兴的成语。据此可排除BCD。“技能”指通过练习可获得的一种能力,根据空格后的提示语句“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能吟诵”可知,“技能”符合文义。因此正确答案为A。
42、B.【解析】第一空中,“疾病”可指小毛病,“痼癖”指长期养成难以改变的嗜好,“痼疾“和”顽疾“均指经久难治愈的病。乱丢垃圾现象在很久以前就存在,再根据第一空空格前的提示语句“小毛病在当今已经成为了一种……”,说明这个“小毛病”在经历了很长时间后有了变化,据此可知第一空应填入“顽疾”或“痼疾”。第二空中,“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品性或习惯受到影响、感染而无形中发生变化,不符合文义,故排除C。“不知不觉”指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因此正确答案为B。
43、B.【解析】第一空中,“发祥”泛指开始建立基业或兴起,常指帝王生长、创业,或文明文化的兴起。“发迹”指人在事业上得志,变得有财有势。艺术派别不能是“发祥”或“发迹”,故排除AD。第二空中, “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不能用于形容绘画笔墨艺术。所以排除C。“刚柔并济”指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恰到好处,非常形象地体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独特艺术特点。因此正确答案为B。
44、B.【解析】第一空中,根据文义可知需要填入一个形容不断听到关于纸媒以什么形态存在的争论声的词。“不绝如缕”象用一根细线连着,形容极其危急,现在也形容声音细微而连绵不断。“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经久不息”经历很久仍不止息。“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根据成语含义可先排除AD。第二空中,“万象回春”指各种事物都出现了生机。“重拾生机”重新出现生机,可指一种事物。根据文义可知文段中仅在谈论“纸媒”这么一件事,故“重拾生机”符合文义。因此正确答案为B。
45、A.【解析】根据文义可知,空格需要填入一个比“不尽相同”意思更进一步的词。“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背道而驰”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或背离正确的目标,朝相反方向走。“截然不同”形容两者毫无共同之处。四个选项中,只有“大相径庭”与文义相符。因此正确答案为A。
46、D.【解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的结构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首先提出“中国社会已经进入社会转型加速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然后具体分析显现出的问题,最后给出解决对策,即“要让全体国民共享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由‘扭曲式’走向‘共享式’的改革方式与政策调整势所必然”。可见,文段的核心对策为“共享式”改革方式势在必行。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47、 D.【解析】本题属于细节理解题。根据“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近100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一句可知,A项只说了“二氧化碳”一种原因是片面的。根据“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如果不采取有效对策,今后将每10年增温0.2℃”一句可知,B选项表述缺少条件。根据“如果温度升高超过2.5℃,全球所有区域都可能遭受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所受损失尤为严重;如果升温4℃,则可能对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引发全球毁灭性灾难”一句可知,升高3℃还不足以对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C项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48、B.【解析】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为总分结构,“其”指“世界金融危机”,冒号后面都在解释“世界金融危机的成因”,B项中的“缘由”是对“成因”的同义替换,故本题答案为B。A项中“美国次贷危机”主体错误;C项“深度解析”不准确,文段重点阐述的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D项中“复杂表现”错误,文段谈的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故本题答案为B。
49、B.【解析】这是一道意图判断题。文段前半部分阐述苹果酒的制作过程,后半部分阐述苹果成为日常水果。故本题答案为B。文段主体是“苹果”,故A项错误;D项近概括文段前半部分,不完整;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50、A.【解析】本题属于词语理解题。文段主要是在介绍“在大都市许多空置的高楼或多层楼房天台上的温室里种植农作物”这种种植方式的好处,B、C、D项均是对这种方式的优点的表述,只有A项是对“垂直农场”本身的表述,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广东人事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