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考热点 见证听证会公信力
2011-10-26 13:22 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http://gd.huatu.com/ 作者:广东华图 来源:广东公务员考试网“听证”一词,人们并不陌生。行政处罚听证会、价格听证会、立法听证会等不时进入人们的视野。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听证会专业户”、“听证会无人报名”等现象的披露,以及对“逢听必涨”现象的质疑,听证会的公信力广受社会关注。
当前听证会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如何提升听证会的公信力,本期为您解读。
听证会遭遇尴尬
听证会出现“专业户”、“听证会成为涨价会”、“听证会无人报名”
从今年7月开始,四川成都64岁的退休工人胡丽天成了“公众人物”。原因是她从2003年开始,报名参加了大小各类听证会23场,而且多次对“涨价”持赞成意见,被网民戏称为最牛“听证专业户”,有些网民则干脆直呼其为政府的“托儿”。
“听证专业户”并非胡丽天一人。在杭州,有比胡大妈更牛的“听证专业户”——74岁的崔盐生老人,他以10年里参加了32次听证会的成绩刷新了胡丽天的纪录。与胡丽天不同的是,在崔盐生参加的7次价格听证会中,有6次反对涨价,此举被网友称颂,并取名“犀利爷”。
“听证专业户”的出现,引起社会的热议,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听证会公信力的追问。事实上,经过媒体调查,这些“听证专业户”并非是政府的“托儿”。他们之所以能在随机抽取的情况下屡次中标,原因是报名参加听证会的人实在太少,有时报名人数甚至达不到规定标准。
更极端的情况出现在广东东莞。今年5月26日,东莞市物价局向社会发布了征集水价调整听证会参加人的公告,然而截至6月7日(即最后一天),未收到任何市民的报名。有市民明确表示,不愿参加“走过场听证会”,现行的听证会“本来就只是哄老百姓的摆设,所选‘出席者’大多为内定的‘自己人’”,“有时间参加听证会,还不如忙点有意义又乐意做的事情”。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莫于川介绍说,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常见的听证会制度,是在1996年通过国家立法——行政处罚法正式确立下来的,主要适用于作出重大行政处罚时如果处罚对象要求听证的情形,以后逐渐扩展运用到行政管理的其他领域、事项中。
价格听证一直是听证会的主角。由于价格调整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克服“关门定价”的弊端,提高政府制定价格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在政府定价领域率先引入了听证会制度,并在价格法中作了明确规定。价格听证会制度的实质,是把调价的原因、调价的幅度、调价的影响展示给广大人民群众看,征求经营者、消费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对调整价格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同时,也为政府定价机关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提供一个程序化、法制化的渠道。
“从15年来听证制度运行情况看,尽管在行政处罚、行政立法等方面也得到一些运用,但远未达到立法机关设立该项法律制度的目的。”莫于川说,“特别是在行政决策,例如价格调整决策前的听证会方面,广泛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听证走过场、变形走样的现象,使得听证会几乎变成了涨价会,一直以来受到各方面的严厉批评。”
“近年来,出于对公众权利的尊重,对政府部门行为的制约,我国设立了听证会制度。从原本意义上讲,听证是保证程序公正的重要一环,是让利益相关者表达自己诉求的平台。相对于由政府部门单方面宣布涨价,毕竟是一种进步,给了人们以表达意见的机会。”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高新民对记者说,“问题在于价格听证会给人留下了‘假’、‘走形式’、‘论证涨价合理的听证会’等不良印象,以至于有人疾呼要由人大而不是由行政部门来主持听证会。”
“曲高和寡”事出有因
行政部门诚意不足、信息不对称、缺乏程序设计、听证结果不影响决策
价格听证会为什么会如此“曲高和寡”?高新民认为,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涨价的意向事先已经政府相关部门或企业磋商,已形成大致意向,相关部门或企业所公布的全部资料事实上都是在说明需要涨价,即听证之前在舆论上已经形成导向。因此,人们不能不怀疑听证是走形式、为涨价提供合法理由而已。
二是出席听证会的相关部门、专家与公众代表信息不对称,是不平等博弈。部门、专家以其专业知识来证明需要涨价,公众对相关知识并不熟悉,只能被动地“听”而无法证实。现实中也确有部门提供的数据很让人怀疑,但怀疑毕竟只是怀疑,公众手中没有相关资料数据反证。
三是召开听证会的公告方式、途径及公告的范围都值得考量。有些听证会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完全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广而告之,使尽可能多的人了解其事。
四是社会划分为多个利益群体,不同利益群体的人对同一事务的关注度不一样。比如自来水、煤气涨价,对低收入者可能事关重大,但对中、高收入者来说,只要不是高得离谱,人们就不那么关注;而低收入者由于其获取信息渠道有限,不一定能够报名参加听证,即使参加也难以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到底,不同阶层的不同利益群体,影响决策的话语权客观上是有差异的。
五是在职人员忙于工作、生计,无暇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听证会,导致听证会现场退休人员唱主角。
六是更重要的原因,从有听证会以来,最后的结局都与事先的舆论引导一致,听证不能改变什么,最多是某些事项上涨的幅度象征性地减少一些。
莫于川认为,之所以发生“听证会无人报名”的现象,往往是人们对于听证制度的信任、期待一再被轻侮、受欺骗,政府机关失去了公信力之后,人们必然作出“不与你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