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面试热点之APP使用“窘境”亟待解决
热点背景近年来,手机APP(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大量开发和应用,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不过,也有不少APP在推广和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过度收集用户信息。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表明,被测评的APP普遍存在涉嫌过度收集或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且其中用户协议的隐私条款存在瑕疵。对此,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决定自2019年1月至12月,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为切实保障公民信息安全,有必要对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加以限制,使之符合以下原则。随着信息化与经济社会持续深入融合,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更为广泛。虽然近年来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在现实生活中,随意收集、违法获取、过度使用、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利用个人信息侵扰人民群众生活安宁、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在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个人信息随时随地都被他人获取。买飞机票、火车票需要填写身份证、手机号码;办理各种银行卡、会员卡、打折卡,要求提供身份信息;甚至去体检、去消费,也会被以各种名义要求留下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甚至是邮箱……互联时代,不向外界提供我们的个人信息简直已经寸步难行。一些网络运营者出于自身业务拓展需要或者在客户端口预设陷阱,或者通过霸王条款强行获取个人信息,更有某些掌握他人信息的单位和人员,为了一己私利贩卖客户信息。以用户个人信息泄露案件高发的电信行业为例,由于个别电信单位内控不严,最低层级的业务员也可以接触到海量的机主信息;查询过程没有进行监管、记录,对合作伙伴缺乏约束,使这些合作单位的工作人员也有机会接触到公民个人信息。正是这些疏于防范,致使公民个人信息随意泄露,不法分子获取这些信息的成本也更低廉。热点分析一、当下的现状目前一些收集应用APP提供者在收集个人信息前提的使用户并不知情,更有甚至是偷偷收集非服务所必需或无合理应用场景的超范围用户信息比如设备识别码、用户手机通讯录以及用户图片和视频等你敏感信息。一些令人担忧的收集应用还存着不给权限不让用APP,这将会严重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以及会让用户在使用应用的时候存在者个人信息安全。手机APP存在着条款不够明确,无法找到明确的设置窗口和选项,甚至千方百计诱导用户“自动续费”、任性设置“附加条款”、强制规定“霸王条款”、为用户账号注销设置障碍等情况,这些利用信息不对等不透明的方式,去实施这些续费或者恶意捆绑收费项目也是屡见不鲜。恶意广告,垃圾弹窗让人不胜困扰‘防不胜防,一些平台和开发者,利用监管漏洞和技术优势开发APP弹出广告、软件捆绑等功能频繁发送广告、要求用户下载软件,同时一些APP开发者甚至公然违法,在手机应用中植入木马、病毒等,暗中吸金、盗取用户个人信息实施网络电信诈骗,危及使用者的人生和财产安全。二、相关对策(1)政府职能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开阵专项执法行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执法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多错不多措并举额,善用综合打击手段,坚持保安全、促发展同步治理。同时坚持坚持综合运用行政管理手段,开展APP的防控治理,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2)强化行业和平台的监管,平台和行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自律,从源头上净化手机应用的乱想,多措并举额提高App运营商的准入门槛,强化普法宣传教育,重点针对从业人员和平台监管人员的法制教育,让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社会的底线,并且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通过法律等强制手段来对app相关行业进行刚性约束,确保手机应用行业能够健康绿色高速发展。(3)当然个人亦需要提升在互联网当下,信息安全的意识,养成科学合力使用收集应用的好习惯,同时在自己合法权益收到非法侵害时应主动的去运用合法合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拓展维权渠道。用户个人要提高警惕,不使用来历不明的APP,不点击不安全的网址,认真仔细阅读服务条款,为手机安全加上“防护网”,学会辨别一些山寨收集应用,不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