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务员考试网:2019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3)
2018-12-17 10:27 中国人事考试网 来源:北京公务员考试网
以下是略有删节的公文部分内容,阅读之后回答41-45题
强化重点领域集中整治。坚持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以关系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商品以及知识产权领域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违法犯罪行为。完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强化对互联网、农村市场和城乡结合部等侵权假冒高发多发领域和地区的监管,坚持线上线下治理相结合,深挖违法犯罪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实施者,清理生产源头,铲除销售网络,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加强部门间执法协作。执法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等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打击侵权假冒执法协作,促进执法监管和行业管理等信息共享,在执法检查、检验检测、鉴定认定等方面互相提供支持。执法监管部门发现违法行为涉及其他部门职责的,要及时通报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对于重大案件线索,必要时要共同研究案情,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对基层综合执法部门的指导,(甲)监管职责。(乙)权力清单,(丙)监管漏洞,确保综合执法机构权威高效、运转协调,提高执法效能。
推进区域间执法协调联动。针对侵权假冒行为 的特点,加强区域间执法协作,探索建立跨区域联席会议、线索通报、证据移转、案件协查、联合办案以及检验鉴定结果互认等制度,完善线索发现、源头追溯、属地查处机制,推动执法程序和标准统一化,加强交界区域基层执法协作,消除监管空白地带,对侵权假冒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形成全链条打击。结合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区域等深入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区域合作,总结经验,适时向全国推广。
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坚决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以罚代刑现象。完善行政执法部门与司法机关间有关案件咨询、督查督办等工作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证据的固定和移送,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完善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中有关涉案物品处置制度,探索建立涉案物品保管“公物仓”和有毒有害物品统一销毁处理制度。建成中央、省、市县四级联网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系统,提高衔接工作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41、依据第1段所提出的要求,相关部门应该
A.建立完善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档案和“黑名单”制度
B.依法取缔无证照生产经营的“黑作坊”“黑窝点”
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发展“互联网+”
D.积极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宣传先进典型
42、依次填入第2段中甲、乙、丙三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A.厘清 明确 堵塞
B.细化 共享 填补
C.转变 完善 发现
D.承担 开列 弱化
43、填入第3段中画线处,最恰当的是
A.跨部门、流程化
B.跨行业、专业化
C.跨区域、链条化
D.跨领域、国际化
44、最适合概括这部分公文内容的主标题是
A.构建多方参与的共治格局
B.推进跨部门跨区域综合治理
C.提高市场监管和预警防范能力
D.推动完善法规标准和司法保护体系
45、本公文的文种最可能是
A.公告
B.请示
C.函
D.意见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46--50题
在当今知识社会,学科门类越来越细化,各种专业术语层出不穷,各种学说流派、各种观点五花八门。社会知识总量的快速膨胀,带来了学科间的认知障碍,很难再出现通晓各门学问的宗师大家了。但学者以学问立身,并不主要看其涉猎学科领域、通晓概念术语的多少,而是看其是否具有稳定的价值系统,立言立行是否具有一以贯之的标准。
学者作为一个社会的文化传承者和文明守望者,未必一定要绝顶聪明,重要的是有着对真实知识的执着心,有着推己及人的学识修养,有着稳定的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因而可以超然物外,成为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真伪善恶的一把直尺。而这恰恰是精于利益算计、价值标准游移不定的“聪明人”做不来的。
是否保持价值标准的一致性,不仅是学理的要求,也是学品的要求。学者“外察诸物,反求诸己”,没有内心的澄明,反思自我的悟性不够,将会影响到对外部世界的审视能力,学业修为是很难登堂入室的,所谓“ ”。另一方面,即便学富五车,如果没有稳定的价值立场,所掌握的知识只能是浮萍飞絮,这样的人很容易趋炎附势,物化为权力和金钱的附庸。
学品如人品,评判学品高低,辨别人品优劣,是要听其言而观其行的,要从知与行是否具有一致性上,判断其价值系统的稳定性。知行能够统一,知识的修为和道德的完善就能够相得益彰;知行如果相悖,言行表里不一,秉持多重价值标准,势必造成道德取向的分裂。所以,有没有道德品行的自觉自律,对知识的态度是大不一样的。当学业失去了道德内化的意义,成为单纯牟利的知识工具时,离自欺欺人也就不远了。辨别学者的理论观点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看其能否保持价值标准的一致性,能够言行一致的就是真学,不能言行一致的就是伪学。
46、作者认为当今难以出现宗师大家的原因不包括
A.学科划分细化
B.学说流派多样
C.知识总量膨胀
D.学者人浮于事
47、填入第3段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德之不修,虽学有道,其行不远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8、作者眼中的“聪明人”具有下列哪一特征?
A.学得快也忘得快
B.价值标准不统一
C.对学业的理解空泛肤浅
D.经常在学术上追新求异
49、作者最不可能赞同下列哪一说法?
A.学者要做到能说真话必须说真话
B.知识分子是一个国家的良心
C.学者需通晓各门学问才能传道授业解惑
D.学者治学需要知行合一
50、最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是
A.学者、学问与学品
B.学者、学问与学识
C.学问、学识与学品
D.学者、学问与学业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1-55题
记忆是一项原理复杂又十分个性化的生理活动。①记忆的形成机制尚没有确切的结论,如何衡量记忆的效果也是众说纷纭,更不要说对何时的记忆更高效进行判定和解析了。②无论我们记忆的是一篇文章还是一段旋律,都离不开相关神经元的活动。区别只在于有哪些神经元参与,有多少神经元参与,以及神经活动的频率高低等。当足够多的电活动使神经元开始形成稳定联系后,相关的记忆便得到巩固。③在这个过程中,神经元的活力、体内激素水平的高低,都会影响记忆的形成。④
虽然人体是复杂的系统,但总会存在一个相对合适的状态。这个状态合适的时间,便是记忆相对高效的时间。而身体状态随着时间呈现出周期性调整,这是生物体存在节律性的一种表现。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三位研究“生物节律的分子机制”的科学家。人类用上百年的时间证明:生物体的状态随着时间的进展,受到内源性的调节。这种24小时的生物节律,完全是因为在生物体内有若干蛋白呈现周期性的相互作用。
记忆是一种生理功能,它的形成和巩固,需要相应结构的配合。功能依附在结构之上,结构越合适,功能便越强大。但是,究竟什么影响着记忆力呢?这完全因人而异,比如,充足的睡眠、愉快的心情、强烈的刺激,甚至是之前的学习基础,都可能是重要的因素。另外,人体内存在着一种自主性的生物钟。外部环境的改变,并不会对这套机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是,这套自主性的生物钟,只是影响记忆的众多因素之一。我们并不能一刀切地宣布,什么时间是记忆最好的时候。从研究的角度来说,想要知道自主性生物钟对记忆的影响,需要先把其他所有因素都排除掉。被试者必须完全均一,不能有个性化的情感,不能有个性化的认知,也不能有个性化的饮食。这显然很难做到。
对记忆的研究,应该立足于改善我们的学习状态,大多数人完全没有必要知道生物钟究竟影响了多少记忆。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测试结果可能和当地的气候有关,也可能和我们吃的东西有关······我们只要花一些时间,在不同的时间段做同样的学习,过一段时间比较效果,用这种方法摸索出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
51、本文可用于反驳以下哪项观点?
A.早晨记忆力最好
B.幼儿阶段是一生中记忆最强的
C.人们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D.重复有助于强化记忆
52、“笼统地说,记忆的形成和神经元之间特定的电活动有关。”这句话最适合填入文中第1段哪个位置?
A.①
B.②
C.③
D.④
53、下列哪项可以作为支持第2段观点的例证?
A.盘旋在支架上的牵牛花的藤在旋转时,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盘旋而上,如果人为地将其缠成左旋,它生出新藤后仍不改右旋特性
B.奥地利生物学家孟德尔发现,把一种开紫花的豌豆种和一种开白花的豌豆种结合在一起,第一次结出来的豌豆开紫花,第二次紫白相间,第三次全白
C.18世纪法国科学家德梅朗发现,含羞草叶片在恒定的黑暗环境下仍表现出24小时的波动性变化
D.山东济宁府北宋土层中出土的莲子“沉睡千年”后在浙江杭州复活,生出了嫩绿茎叶
5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A.记忆相对高效的时段并不存在
B.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C.衡量记忆的效果有公认的标准
D.自主性生物钟对记忆影响的研究可行性很高
55、文中提到可能影响记忆力的因素有
①激素水平 ②性别 ③认知风格 ④遗传基因 ⑤饮食习惯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④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56-60题
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科考破冰船已经正式开工。新船能在1.5米厚冰、0.2米厚雪的环境中以2~3节航速连续破冰行驶,还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能满足全球无限航区的航行需求。相比“雪龙”号,新船破冰能力有望提升三到四个级别。双向破冰,即船艏和船尾均可破冰,是新船的最大亮点。新船的船尾推进器装有两个大型吊舱,能原地360度自由转动,形成很强的冰层切削力。船体可转动180度,让船尾朝前,使尾部螺旋桨在海面下削冰并形成抽吸作用,直到把20多米厚的冰脊掏空。新船驾驶室为360度视野设计,这种机动性和灵活性使船更能适应极地环境。同时,新船的抗寒性也大幅提高,更重视低温环境下作业的防护。不仅有室外作业和脱险通道的防滑和加热处理、影响视线的窗户和室外摄像头的除冰防雨水功能,还有管道加热、机舱通风、保温处理和冷凝水排放等设计。新船绿色环保,采用了燃用轻质柴油的全电力推进系统,也满足国际上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最高限值要求。
①之所以要建造新船,是因为现有的极地破冰船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科考需求。我国目前是一船多站的运营模式,每个航次“雪龙”号除了承担极地科学考察的任务外,还需承担给各科学考察站运送人员、补给等重要任务。②南北极夏季短暂,一艘船却要同时兼顾南、北极多项任务,海洋科考时间被大量压缩和挤占。新船的出现,将改变我国极地科考的作业模式。首先体现在延长科考作业的时间窗口。目前国际上绝大多数基于考察船的极地科考工作是在极地的11月到下一年的3月之间进行,新船拥有更强的破冰能力和抗寒能力,可以更早进入极地,更晚离开。另一方面,新船将配备国际先进的海洋环境和地球物理调查装备,还将实现国际先进的极地海洋科学综合调查手段。新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能根据不同的航次需求重新配置科学任务。以海洋水体环境调查为例,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几乎都是从长期观测中获得的,但劳动强度高、取样点少,而且容易受自然环境变化影响。新船配备的相关系统,不需要专门的工作时间来安排和投放工作,而是自动完成海表面的、随时随地的多要素连续自动测定,实现原位测量、实时显示和自动记录处理。
③新船预计2019年建成,将与“雪龙”号组成极地科考破冰船队。将通过专业定位和分工,使新船和“雪龙”号 。“雪龙”号将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以后勤保障支撑为主,而新船将发挥其独特的综合极区海洋调查能力,以极区海洋科考调查作业为主。④未来,国家还要建设破冰能力更强的破冰船,最好能全年航行在冰区里,从而实现更多的应急救援和极地管理功能。
56、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最突出的创新之处是
A.驾驶室采用了360度视野设计
B.采用了全电力推进系统
C.提升了低温环境下的作业防护能力
D.可以实现双向破冰
57、文中第2段举海洋水体环境调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
A.缩短了海表面科学观测的时间和周期
B.调查装备和手段均达世界先进水平
C.使科考作业的周期大大延长
D.改变了极地海洋科学研究的调查方式
58、填入文中最后一段画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功能互补、优势倍增
B.相辅相成、锦上添花
C.各具优势、分工协作
D.互为表里、相得益彰
59、“新船的出现,并不意味着‘雪龙’号要退出历史舞台。”填入文中哪处最为合适?
A.①
B.②
C.③
D.④
60、最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是
A.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牛”在哪?
B.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能赶超科考船舶国际水平吗?
C.最强组合:“雪龙”号与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
D.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将满足快速增长的科考需求
(编辑:华图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