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13(发展心理)
2015-09-23 14:24 广东人事考试网 来源:广东人事考试网
广东教师招聘网提供以下教师学科信息:教育知识与能力13(发展心理),更多关于教师招聘考试,教师招聘备考,教育知识与能力,教师学科的内容,请关注广东教师招聘网/广东人事考试网!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2015年广西教师招聘统考模拟试卷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
为帮助考生更好备考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华图教育专家整理了一系列考试技巧。下面广东人事考试网为考生提供教育知识与能力13(发展心理) ,望考生多加关注,2015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答疑群:145334620。
一、单选题(共5小题,每题6分)
1.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 )
A.和谐教学 B.以人为本 C.终身学习 D.生态教育
【答案】B
【解析】以人为本是新课改所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
故本题选B。
2.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是( )的
A.深刻、短暂 B.一般、短暂 C.一般、长久 D.深刻、长久
【答案】D
【解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出生到以后的身心发展对孩子在智力、习惯、世界观的形成等各方面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长久的,所以说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是深刻、长久的。故本题选D。
3.教师的用口头语言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称为( )
A.讲述 B.讲演 C.讲解 D.讲读
【答案】A
【解析】讲述是以叙述或描述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解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和论证科学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的方法。
讲读的主要特点是讲与读交叉进行,有时还参加有练习活动动,既有教师的讲与读,也有学生的讲、读和练,是讲、读、练结合的活动。
讲演,是教师对一个完整的课题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并作出科学结论的一种方法。
故本题选A
4.班主任就学生中发生了显著变化的某个方面进行总结,这属于( )
A.局部总结 B.全面总结 C.具体总结 D.专题总结
【答案】D
【解析】就学生中发生显著变化的某个方面进行的总结属于专题总结。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B.孔子的《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C.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D.1903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的梅伊曼
【答案】C
【解析】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所以A错误。
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所以B错误。
1908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的拉伊,所以D错误。
故本题选C.
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题6分)
1.新课程体系的适用范围包括( )。
A.幼儿教育 B.义务教育 C.普通高中教育 D.职业高中教育
【答案】ABC
【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中指出“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故本题选ABC
2.下列选项中,属于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的有( )。
A.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B.学校即社会
C.教育即学生经验的持续不断的增长
D.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
【答案】ABCD
【解析】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中学校即社会是其重要思想学校即社会,此外实用主义教育学还有如下几点主要观点:
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和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第二,教育即个人经验的增长,教育在于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增长自己的经验,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第三,教育是生活,是个人经验的增长过程,其原因在于学校就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在社会成长的过程。第四,学校的课程是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的,打破了原来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第五,教育教学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中心。第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儿童的创造性的发挥,提倡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探讨、发现。故本题全选。
3.教学过程的要素包括( )。
A.教学手段 B.教学内容 C.学生 D.教师
【答案】ABCD
【解析】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从其内涵中可以看出教学过程的要素,故本题全选。
4.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主体、教育目标和( )这几个要素构成。
A.教育环境 B.教育内容 C.教育途径 D.教育手段
【答案】ABCD
【解析】从宏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主体、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教育途径六个要素构成;从微观角度看,教育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四个要素构成。故本题全选。
5.课外活动的内容包括( )。
A.学科活动 B.科技活动 C.体育活动 D.文艺活动
【答案】ABCD
【解析】课外活动范围广泛,形式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六类。1、社会实践活动2、学科活动。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体育活动6、社会公益活动7、课外阅读活动。
三、判断题(共5小题,每题4分)
1、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答案】×
【解析】新课程下的教学变成了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教学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中国秦汉时期的《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答案】×
【解析】《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3、核心课程既可以避免学科本身距离生活过远,又可以避免单凭儿童的兴趣和动机来组织课程。
【答案】√
【解析】核心课程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它一反分科课程将各门学科进行切分的做法,而是在若干科目中选择若干重要的学科合并起来,构成一个范围广阔的科目,规定为每一学生所必修,同时尽量使其他学科与之配合。它主张以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为中心,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科本身距离生活过于遥远,又可以避免单凭儿童的兴趣和动机来组织课程,以致酿成概念模糊和体系混乱的后果。
4、分组教学制发挥了个别授课制效率高的优点,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
【答案】×
【解析】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而个别授课制则难以完成系统化、程序化传授知识的任务。一名教师所能教的学生数量是很有限的,因而教学效率不高。
5、形式教育与人本教育,是西方近代教育关于普通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和选择教材的两种对立的教育理论。
【答案】×
【解析】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是近代西方关于普通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的两种对立的教育理论。
四、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每题10分)
1. 学生在学习了小学数学四则运算后,教师为学生组织了一堂练习课,主要复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师安排了循序渐进依次加深的练习。第一个练习是口算小数四则运算,同时板演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目的是巩固运算顺序;第二个练习是用分析和综合 合图,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式,讲出思考方法,巩固运算顺序;第三个练习是根据文字题的要求列式,使用运算顺序在文字题中逐步加深,并训练学生正确使用括号;第四个练习是根据已有的式子,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第五个练习是判别几个形式和类似,但列式不同的文字题;第六练习是自编文字题及练习思考题。上述六个练习都围绕运算顺序 这个中心,各有不同的要求,一层比一层深。教学中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的思路 ,掌握运算规律。
仔细研读本案例, 请说说本案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的目的主要有( )
A.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B.巩固已有的知识
C.学以致用
D.形成技能技巧
【答案】ABD
【解析】学以致用没有体现,题干中没有与实际相联系,与生活应用的表述。
2.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寻找素材,要使学生懂得书本知识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生活中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问题去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想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这就要求()
A.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归因。
B.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发展水平
C.教师要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D.教师要熟悉教材
【答案】BCD
【解析】创设问题情境不涉及了解学生的归因。归因属于个性化的内容,无法去兼顾每一个同学。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2015年广西教师招考模拟试卷
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共5小题,每题6分)
1.马卡连柯提出“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反映可教育的( )
A.疏导原则 B.导向性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C
【解析】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故本题选C。
2.提出顿悟说的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克勒 D.阿特金森
【答案】C
【解析】桑代克提出尝试——错误说,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理论,克勒提出完形——顿悟说,阿特金森提出成就动机理论,故本题选C。
3.若学生大谈“书中自有黄金屋”,表明他有较强的( )
A.学习目的 B.学习兴趣 C.学习热情 D.学习能力
【答案】B
【解析】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觉得书是他的良师益友,自己从中受到了启迪,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故本题选B。
4.某同学把马克思诞生于1818年和鲁迅诞生于1881年放在一块记忆,这是使用了(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计划策略
【答案】B
【解析】精细加工策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故本题选B。
5.( )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 )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
A.负迁移 正迁移 B.正迁移 负迁移
C.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 D.顺向迁移 逆向迁移
【答案】D
【解析】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故本题选D。
二、多选题(共5小题,每题6分)
1.演示法是教师在上课时,配合讲授或谈话,把实物或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或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有( )。
A.教具的演示应适时、适当
B.把演示与讲授、谈话结合起来
C.演示时引导学生全神贯注于演示对象的主要特征和主要方面
D.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演示教具
【答案】ABCD
【解析】运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有:符合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明确的目的;使学生都能清晰地感知到演示的对象;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的主要特征、主要方面或事物的发展过程;要重视陈示的适时性;结合演示进行讲解和谈话,使演示的事物与书本知识的学习密切结合。故本题全选。
2.智力测验测量的能力包括( )。
A.记忆能力 B.推理能力 C.数学能力 D.言语能力
【答案】ABCD
【解析】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把智力看作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中心的多种认识能力的综合,而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智力测验是测验的编制者基于自己对智力的定义和一定的智力理论编制的,不同的智力测验只是测量了编制者所定义的智力。如美国心理测验权威瑟斯顿(L.Thurstone)认为智力活动都是依靠彼此无关的许多原始因素或原始能力构成的。他从56种不同的测验中概括出7种主要因素,分别是计算能力、言语理解能力、词的流畅性、记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空间知觉能力和知觉速度。瑟斯顿为此设计了基本智力测验来测量这7种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
3.下列关于注意的品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稳定的注意能使任务完成得更好,但在一定条件下,又要求注意发生迅速的转移
B.在扩大注意范围的基础上,还要善于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上去
C.注意的四种品质是相互统一的
D.注意的四种品质是可分的
【答案】ABC。
【解析】注意的特征也称为注意的品质。注意有一系列的品质特点,其中最重要的有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注意的四种品质注意的以上四种品质是统一的。 注意的以上四种品质是统一的。一个人一定要有稳定的注意,才能使任务完成得更好;但在一定条件下,又要求注意发生迅速的转移;为了使注意在每一瞬间把握的对象多,就应当使注意的范围扩大;同时,在扩大注意范围的基础上,还需要善于把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上去。
4.道德品质的培养应从最需要、最迫切、最有效的方面入手,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可以从提高道德认识入手 B.可以从激发道德情感入手
C.可以从提高学习成绩入手 D.可以从训练行为技能入手
【答案】ABD。
【解析】在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应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但是,由于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年龄阶段特征,影响道德品质发展的因素又是多方面且相互影响的,因此在道德教育中要选择最需要、最迫切、最有效的方面入手。例如,可以通过阐明道德概念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开始,也可以从激发道德情感入手,先从道德情感上下功夫,还可以从行为技能和习惯的训练起步。所以,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有多种开端,但最终还是要使各种心理成分都得到发展,形成道德信念。
5.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 )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A.性格的情绪特征 B.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C.性格的理智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答案】ABCD。
【解析】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
三、判断题(共5小题,每题6分)
1.某同学嫉恶如仇,这说明他具有很强的道德意志。
【答案】×
【解析】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因此,嫉恶如仇属于道德情感的范畴。
2.小学生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便不再起作用。
【答案】×
【解析】小学生有意注意逐渐发展并占主导,但并不代表无意注意不再起作用,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主观状态这两个方面。
3.在不同的时间里,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状态大致是一样的。
【答案】×
【解析】在不同的时间里,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状态是不—样的,每个人从出生起一直到生命终止,身体内一直存在着体力、情绪及智力三方面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即为人体生物节律。
4.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就是学习方法。
【答案】×
【解析】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既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学习方法是[1]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如记笔记、不断重复口述、分类和比较等,它是外显的可操作的过程。学习方法与学习任务有关,但与学习者的人格特质等无关,其更多的是学习者对环境的适应。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对学习方法选择和综合运用的意识和倾向,是学习方法正确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可见,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的基础,没有学习方法或者学习方法缺乏就不可能形成较高水平的学习策略。
5.学生概念的学习主要通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形式获得。
【答案】×
【解析】概念学习的过程包括概念的获得和概念的运用两个环节。获得概念有两种形式,即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
四、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每题10分)
1.五只猴子关在笼子里,笼子中有个梯子,梯子上有串香蕉。每当猴子尝试拿香蕉的时候,会触发一个机关,向所有的猴子泼冷水。一段时间后猴子们老实了。此时若用一只新猴换出笼内的一只,新猴刚准备拿香蕉,就被另外四只猴一顿好揍。于是,大家都安静了。如此重复用新猴置换出经过水淋的猴,最后把所有五只老猴全部取走。这时奇迹发生了,五只新猴都没有淋过水,但是它们都不去碰那个香蕉。因为它们知道,碰香蕉会被别的猴子打。但至于为什么会被打,它们谁也不知道。
用什么学习理论能比较好的解释以上现象()
A、操作性条件作用
B、观察学习
C、尝试-错误学习
D、经典条件作用
【答案】A
【解析】老猴子触发机关后被泼冷水,使猴子取香蕉的行为消失,是操作条件作用中的惩罚,
2.学生林强写作业的速度比较慢,做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而且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轻微刺激所吸引,妈妈为此非常苦恼,为此专门寻求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心理辅导老师的做法是----定出目标行为:提高孩子做作业的速度和质量。心理辅导老师在孩子做作业的地方放一个钟,让孩子时刻注意到自己的作业速度,在孩子的手腕上套上一个皮筋,让孩子对自己做好自我督促和惩罚。第一周内每次提前十分钟,给予孩子喜好的强化物,第二周内要求必须在几点之前(如:晚上十点前)完成所有家庭作业,然后才给予强化;后面要求继续提高,直到孩子的作业速度达到普通学生作业的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的作业速度大大提高,而且一回家就专心地完成作业不需要家长的督促和管理。
这种行为塑造的方法应该注意的事项是()
A、确定所要达到的最终行为目标
B、了解清楚孩子现在的行为特点和行为基础
C、目标的细化
D、选择适当的强化物
【答案】ABCD
【解析】略
关注“广东华图”微信,获取最新资讯、真题答案、内部资料等信息!
考公神器【华图在线APP下载】|微信搜索“广东华图”
公职交友社区【新公社APP下载】|微信搜索“gdhtgwy”
相关阅读推荐:
》》》拼24天拿下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
》》》第九届华图杯素质大赛报名地址
》》》2016国考行测技巧大汇总
以上是教育知识与能力13(发展心理)的全部内容,更多广东教师招聘考试信息敬请教师考试群,及关注广东教师招聘网/广东人事考试网。
(编辑:广东华图)
线上微信客服
教师招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