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报考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微商城|砖题库华图文库直播|华图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广州 在线咨询
    深圳 在线咨询
    佛山 在线咨询
    珠海 在线咨询
    中山 在线咨询
    清远 在线咨询
    韶关 在线咨询
    东莞 在线咨询
    惠州 在线咨询
    汕头 在线咨询
    汕尾 在线咨询
    潮州 在线咨询
    揭阳 在线咨询
    梅州 在线咨询
    河源 在线咨询
    湛江 在线咨询
    肇庆 在线咨询
    江门 在线咨询
    阳江 在线咨询
    茂名 在线咨询
    云浮 在线咨询
    广东华图 在线咨询
  • 学前教育原理

    2015-09-23 14:25 广东人事考试网 来源:广东人事考试网 微信公众号 备考QQ群 华图在线APP

      广东教师招聘网提供以下教师学科信息:学前教育原理,更多关于学前教育原理,教师学科的内容,请关注广东教师招聘网/广东人事考试网

    学前教育原理

    幼儿园班级管理

    一、幼儿园班级概述

    幼儿园班级是幼儿园进行保教活动的基本单位。幼儿园的班级,在我国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已形成了基本的划分方式。根据幼儿的年龄,可分为大、中、小三个班级。还有些地区受人口分布等因素制约,只能采用混龄班形式的学前教育。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含义

    幼儿园班级管理是指幼儿园班级中的保教人员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达到高效率实现保育和教育的目的。这一概念中,包含了几层意思:

    1.班级管理是由人去实施的,即管理的主体是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2.班级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实施、调整等环节来实现的。

    3.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不同的管理活动,其对象不同,可以是人或人和其他因素的综合。

    4.班级管理是有目标的活动,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管理目标。

    三、幼儿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要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需要良好的师资、设备和足够的资金。然而,这些资源能否充分利用,能否发挥应有的效果,还依赖于管理,依赖于管理者对人、物、财诸因素的合理组织和调配。只有利用恰当,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否则,保教质量的提高就无法得到保障。所以,班级管理是搞好幼儿园管理的基础工程,是提高保教质量的重要保证,因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四、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环节

    幼儿园班级管理可分为三个环节:

    (一)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的制订

    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是班级管理者为班级的未来确立目标并提出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和步骤的管理活动。计划工作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干什么,二是怎么干。幼儿园班级工作计划包括:班级情况分析、班级工作目标、实施措施、重要工作安排。

    1.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通常写在班级工作计划的前面,主要把上学期班级工作总结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扼要地提一下,把当前班级儿童与班级组织状况、教师等有关事项作以介绍。

    2.班级本学期工作的主要目标

    班级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可以分为幼儿生活管理、教育管理、家长工作和其他工作管理的各项目标任务。每一部分的任务目标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教师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有重点地制订目标。

    3.具体要求和措施

    由于幼儿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所以在班级工作计划的内容中,有的是与上学期内容相延续的,这学期只要坚持教育的一致性即可。但更多的是本学期现有的目标和任务,这就要求班级老师在制订计划时,对完成每一个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措施,并且要落实到人。

    (二)幼儿园班级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幼儿园班级工作的组织与实施是指将班级中的教师、幼儿、材料、物品、空间、时间等要素进行合理安排,并且付诸行动的过程。幼儿园班级工作组织与实施的基本要求:

    1.教师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

    现在幼儿园班级中普遍采用的分工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两名教师、一名保育员,即“两教一保”;另一种是两名教师、保育员两班合一,即“两教半保”。两名教师可以自己协商或在园长的指导下确定一人为班级主要负责人(简称班组长或班主任)。

    2.对幼儿进行分组

    幼儿园应根据活动室的空间、桌子的大小和幼儿人数进行分组。分组时要注意:第一,合理搭配,优势互补。首先是男女性别的搭配;其次是能力强弱的搭配。第二,每组还可以设立一个小组长的职务,这个职务可以是每天交替的,让小组成员可以轮流担任,帮助教师管理小组,如为小组成员做一些服务工作。第三,定期交换小组位置。考虑到幼儿的视觉器官发育尚未成熟,所以建议小组座位每月整组更换一次。

    (三)幼儿园班级工作的总结与评估

    对班级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与评估,发现成绩和缺点,总结经验和教训。总结的过程也是一个对以往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分析和研究的过程。

    这三个环节是互为条件的,前一个环节是后一个环节的基础,后一个环节是前一个环节的落实与实施。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螺旋上升的链。每一次新计划的目标都比上一个计划目标水平提高。如此不断循环,最终促进幼儿园整体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五、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

    幼儿园班级管理一般由生活管理、教育管理、家园交流管理、班级问交流管理、幼儿社区活动管理等几方面组成。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服务于幼儿的生活管理和教育管理。

    (一)生活管理

    幼儿园班级生活管理是为了保证幼儿的身体正常发育,心理健康成长,保教人员围绕幼儿在园内的起居、饮食等生活方面的需要而进行的管理工作。

    (二)教育管理

    班级保教人员对教育过程精心设计组织,对教育结果进行细致评估,在班主任教师带领下对班级幼儿进行调查研究,这一系列的工作称为幼儿班级教育管理。

    (三)其他管理

    幼儿园班级管理除了着重进行生活和教育管理外,还有许多与之相关的其他管理,如家长工作管理,社区活动管理等等。它们也是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方法

    为了确保对班级中的每个幼儿都能实施有效的生活和教育管理,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生活常规和知识技能,从而达到幼儿园保教目标,保教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班级管理方法。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是每个保教人员基本的工作技能。

    (一)规则引导法

    规则引导法是指用规则引导幼儿行为,使其与集体活动的方向和要求相保持的一种管理方法。其中规则是指幼儿之间,幼儿与保教人员之间,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问的互动时遵循的准则。这是班级管理中最常使用的方法。

    (二)情感沟通法

    情感沟通法是指通过激发和利用师生间或幼儿间以及幼儿对环境的情感,以引发或影响幼儿行为的方法。

    (三)互动指导法

    互动指导法是指幼儿园教师、同伴、环境等相互作用的方法。班级活动过程就是由幼儿与不同对象互动的过程。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要注意对师幼互动指导的适当性、适时性和适度性。

    (四)榜样激励法

    榜样激励法是指通过树立榜样并引导幼儿学习榜样以规范幼儿行为,从而达成管理目的的方法。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利用具体的正面积极形象和成功的行为做示范,来引导和规范幼儿的行为。

    (五)目标指引法

    目标指引法是指教师以行为结果作为目标,引导幼儿的行为方向,规范幼儿行为方式的一种管理方法。从行为的预期结果出发,引导幼儿自觉识别行为正误是目标指引法的基本特点。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所确立的目标要明确具体,有吸引力,而且目标与行为的联系要清晰,具体。

    七、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

    班级管理原则是对班级进行必要管理必须遵循的普遍性行为准则。它对班级的全面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既要发挥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所具有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也要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二)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班级管理应面向全体幼儿并涉及班内所有管理要素。这一原则保证了班级全体幼儿的共同进步而不是部分幼儿的超常发展,也确保了班级各种管理要素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是指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不是以管理者身份高高在上,而是以多种形式参与幼儿的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民主、平等地对待幼儿,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四)高效性原则

    高效性原则是指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尽可能地使幼儿获得更多、更全面、更好的发展,使班级呈现积极向上的面貌。

    章末小结

    通过本章,我们主要学习到了以下知识点:

    1.幼儿园班级是幼儿园进行保教活动的基本单位。

    2.幼儿园班级管理是指幼儿园班级中的保教人员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达到高效率实现保育和教育的目的。班级管理是搞好幼儿园管理的基础工程,是提高保教质量的重要保证。

    3.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可分为三个环节:工作计划的制订、组织与实施、总结与评估。

    4.幼儿园班级管理一般由生活管理、教育管理、其他方面的管理组成。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服务于幼儿的生活管理和教育管理。

    5.幼儿园班级管理方法一般有五种:规则引导法、情感沟通法、互动指导法、榜样激励法、目标指引法。

    6.班级管理中最基本的四大原则为: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参与性原则、高效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纲要》总则部分解读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标志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从结构来看,《纲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总则、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

    第一部分总则

    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纲要。

    第一条说明了制定《纲要》的依据、原因、目的。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第二条说明了我国幼儿教育的性质和根本任务,即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根本任务则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三、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三条规定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外部原则,即幼儿园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在更新“教育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充分地利用外部资源,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共享资源,办更加开放、社会化的幼儿教育,以促进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进程。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与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第四条指出了幼儿园教育自身的特点,即幼儿园不同于小学的特点,强调了幼儿园是通过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来帮助幼儿学习的,而幼儿是通过在环境中与他人共同生活来获得经验的,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而不像小学生那样主要通过学科教学来获得间接知识。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重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五条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内部原则,即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等等,并提出了“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要求。

    《纲要》教育内容与要求部分解读

    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一、健  

    (一)目  标

    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内容与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3.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4.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6.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7.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4.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二、语言

    (一)目  标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二)内容与要求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5.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6.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7.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该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三、社  

    (一)目  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3.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鼓励他们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克服困难的尝试。

    4.在共同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5.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爱护公物和公共环境。

    6.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7.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8.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和世界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其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三)指导要点
      1.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四、科  

    (一)目  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4.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5.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6.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人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7.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人手,培养初步的环境意识和行为。

      (三)指导要点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五、艺  

    (一)目  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二)内容与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4.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5.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6.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三)指导要点

    1.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2.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

    3.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以上每一领域包括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

    (一)目标:主要表明该领域重点追求什么,它主要的价值取向何在。

    在目标表述上较多地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突出了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二)内容与要求:主要说明为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应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同时,将该领域的内容自然地负载其中。

    《纲要》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强调幼儿的主动学习,改革教学方式,希望教师不要把关注点过分集中在具体知识或技能的教学上,不要仅仅以固定的知识点为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而是要着力组织适合幼儿的活动,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去发现教学赖以展开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来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他们获得体验,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纲要》在每个领域中都没有单独列出一个知识点或技能要求的细目,而是从活动的角度附带提出知识或技能要求。

    例:语言一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

    (三)“指导要点”;一是点明该领域的教和学的特点。二是点明该领域特别应当注意的有普遍性的问题。

    《纲要》组织与实施部分解读

    第三部分  组织与实施

    一、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与帮助。

    第一条说明了幼儿园教育组织实施的根本原则。

    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第二条说明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

    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四、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五、教育活动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原则:

    (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第三、四、五、六条说明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基本原则。

    七、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第七条说明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形式。

    八、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二)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

    (三)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四)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

    第八条说明了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九、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一)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二)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四)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第九条说明了幼儿园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十、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和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三)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四)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五)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第十条说明了教师在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的角色和作用。

    十一、幼儿园教育要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以及小学教育相互衔接。

    《纲要》的第三部分是组织与实施。其十一个条目中贯穿着尊重幼儿的权利,尊重教师的创造,尊重幼儿在学习特点、发展水平、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等等理念与观点,突出了幼儿园教育组织实施中的教育性、主动性、开放性、针对性、灵活性等原则。

    第四节  《纲要》对幼儿园教育活动

    评价方面的要求

    第四部分教育评价

    一、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第一条说明了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

    二、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和合作的过程。

    第二条说明了幼儿园教育评价的主体。这一点可以看出,幼儿园的评价体系应该是一种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它一改以往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这也是教育过程逐步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现代社会,实施教育的主体呈多元化,对教育的评价也必然要有多元化主体的参与,在共同沟通协商中,增进了双方的了解,易于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体系,以多种渠道促使被评价者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三、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四、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

    五、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是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评价应自然地伴随整个教育过程,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等多种方法”,强调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并指出:“平时观察所获得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可见,注重过程,以形成性为重心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是《纲要》精神的实质体现。幼儿发展本身具有复杂性,在不同情景、不同情绪状态、不同的环境下,幼儿的行为往往有较大不同。客观上需要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日常观察、谈话、测试、作品、成长记录袋等,同时不仅要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行为表现,还要了解幼儿在家中及其他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在此基础上作出的价值评价判断,才可能准确、科学。幼儿园的教育评价应以定性评价为主要方式,将定量评价结果和定性评价整合应用,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将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幼儿的发展状况。

    六、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七、教育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的现状的基础上。

    (二)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四)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的学习。

    第七条说明了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纲要》中强调,“教育内容要更多地考虑到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儿童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要考虑到每个幼儿的差异,靠整齐划一、“一刀切”的单一评价标准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如评价内容必须涉及所有的领域,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运动的,也要涉及幼儿学习的情感和倾向,并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评价指标也应涵盖幼儿身体、认知、语言、情感、社会等发展的主要方面,要全面反映幼儿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有所遗漏,评价目标要体现多元化。

    八、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注意: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二)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三)在日常活动和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第八条说明了幼儿园发展评价的原则:评价内容、功能的多样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功能受到极大的挑战,转而开始关注幼儿的学习态度、心理素质、协作能力、自主能力、环境意识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于是评价功能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只是检查幼儿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更为关注幼儿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关注幼儿的情感、兴趣、爱好、意志、学习态度等方面。评价不再是对幼儿进行优劣之分,把幼儿进行排队,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导向作用,关注幼儿的成长与进步情况。

    《纲要》的第四部分围绕幼儿园教育评价,提出了评价的发展性、合作性、标准的多元性,以及多角度、多立体、多方法,重视过程,重视差异,重视质性研究等原则。明确规定了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提高教育质量。这就是说,幼儿园评价绝非用于筛选、排队,不是用于给幼儿贴标签,伤害他们的自尊和信心,给他们的成长蒙上阴影。《纲要》在这一基点上分别明确指出了评价教育工作和评价幼儿发展状况的具体原则和注意事项。

    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

     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动态
       1987年10月,在第一次全国幼教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幼儿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都应重视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989年8月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从宏观上调控了幼儿园的管理与发展。1996年3月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工作任务。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融人了新的教育理念,把幼儿园的教育划分为五大领域。2003年,国家颁发了《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幼儿教育管理体制以及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2010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2010~2020年十年间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回顾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这些年,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办园模式的改革

    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机会。

    二、幼儿教育理念的变革

    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加强,幼儿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幼儿教育的理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

    (一)儿童观、儿童学习观和教育观的转变

    以往,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儿童看做被动的学习者,纵观《纲要》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它把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看做有积极主动学习愿望的人,幼儿是能够在一定环境中积极主动学习的。

    以往的教育,教师只是习惯于注重把知识灌输给幼儿,而忽视幼儿的兴趣。而《纲要》明确指出,“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要在“启发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采用各种教育方法、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物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激发活动的思维,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让幼儿通过自己努力、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自身内在能力,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这充分体现了幼儿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它强调满足孩子权利,着眼于为了每个儿童的发展,以及教师幼儿的共同发展。《纲要》的教育理念倡导的是“快乐学习”的方法,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二)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

    以往,教师的角色更偏向于定位为知识的传递者,全程参与和包办幼儿学习的全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变革

    受国外先进幼儿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建构也在不断尝试和探索。目前,我国幼儿园的课程模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和百家齐放趋势,例如单元教育课程、综合教育课程、田野课程和游戏课程等,其中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有单元课程和综合主题课程。

    单元教育课程是在陈鹤琴实验单元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教育结构。单元教育在五大领域的基础上,将课程的教育内容扩大到幼儿生活的多种环境,每个单元都以社会为中心,每一个方面选择若干有代表性的活动,将幼儿一日生活的全部要素都能包含其中。

    综合教育课程是根据幼儿身体、心理发展的需要,顺应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把尊重幼儿发展规律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从综合性人手合理选择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科学组织教育过程,以“主题”的形式建构每一阶段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园三年生活成为有利于促进幼儿持续发展的连续教育过程。

    四、幼儿教育的合作与交流的国际化

    近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们赴外学习、观摩、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外出考察学习,是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幼儿园,每年都有赴外考察、学习的机会,回来后在园内和其他教师交流,分享收集到的外国幼儿教育的资料。除此之外,各级国内外的学前教育研讨会也在频频召开,这些都拓宽了我们的教育视野,为我们了解世界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平台。   

    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虽然我们国家幼儿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例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幼儿教育的发展非常不均衡,如果不正视这些问题,将会阻碍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必将预示着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1、注重普及学前教育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见专栏1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支持办好现有的乡镇和村幼儿园;重点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充分利用中小学富余校舍和社会资源,改扩建或新建乡镇和村幼儿园;对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

    2、幼儿教育将会被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

    在我国,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在现阶段已经具备了可能性。国家的财政收入有了稳步的提高,可以对幼儿教育这个公益性的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给予更多的资金投人。从2011年9月份开始,我国部分城市开始试点在园的适龄幼儿都可以享受国家的助学券补助政策。另外,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建立和谐社会,社会公平是基础,教育公平是起点,幼儿教育则是起点的起点,更应受到重视。

    3、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受到市场经济和体制改革的影响,幼儿园的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逐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

    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在我国,幼儿教育的办学主体将由单一的公办园发展为公办园、企业办园、集体办园、社会力量办园、民办园、私立幼儿园等等,这种由我国国情决定的趋势将会继续下去。

    4、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

    加快建立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职后教育相互衔接的发展性教师专业成长体系的步伐,着重对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课程衔接的有效性进行认真研究。提高幼儿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确定招生规模;结合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制订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规划,加强幼儿教师职后教育的规范和建设。

    要依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人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实行教师聘任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儿教师队伍。

    5、幼儿教育交流合作的国际化态势将保持并进一步加强

    随着“地球村”理念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也会进一步加强。支持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展幼儿园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支持扩大公派出国留学规模;以高校为主体举办学前教育国际问学术交流论坛。

     

      以上是学前教育原理的全部内容,更多广东教师招聘考试信息敬请教师考试群广东教师考试群,及关注广东教师招聘网/广东人事考试网

    关键词阅读: 学前教育原理

    (编辑:广东华图)

    热门推荐
    辅导课程
    联系方式
    • 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面试与教学能力测试
    • 广东省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知识教材3真题主观客观题库
    •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试卷
    •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全真题库1280题

    线上微信客服

    扫一扫:在线沟通
    报考过程有疑惑?
    专业客服来答疑

    教师招考公众号

    扫一扫:马上关注
    最新招考资讯
    尽在gdhtgwy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 扫码下载:华图在线APP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广东华图教师
    • 扫码进入官网微博:广东华图

    考试工具更多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备考资料
    考试信息
    试题资料
    辅导课程
    华图题库
    广东华图官方微信 广东华图官方微信 微信号:gdhtgwy
    首页 咨询 课程
    首页 招考信息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