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考信息报考备考资料考试题库|面授课程网校课程微商城|砖题库华图文库直播|华图师资

  • 在线客服咨询
    广州 在线咨询
    深圳 在线咨询
    佛山 在线咨询
    珠海 在线咨询
    中山 在线咨询
    清远 在线咨询
    韶关 在线咨询
    东莞 在线咨询
    惠州 在线咨询
    汕头 在线咨询
    汕尾 在线咨询
    潮州 在线咨询
    揭阳 在线咨询
    梅州 在线咨询
    河源 在线咨询
    湛江 在线咨询
    肇庆 在线咨询
    江门 在线咨询
    阳江 在线咨询
    茂名 在线咨询
    云浮 在线咨询
    广东华图 在线咨询
  •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章节习题:认知过程(3)

    2015-09-16 14:00 广东人事考试网 来源: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微信公众号 备考QQ群 华图在线APP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认知的起点,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

      2.C【解析】感官所能觉察的最小、最弱的刺激量叫作绝对感受阈限,而个体能够觉察这种微弱刺激量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3.B【解析】考查绝对感受阈限的含义。

      4.A【解析】考查感觉对比的概念,易与感觉适应概念混淆。

      5.B【解析】绿花的后象是红花,后象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所以是负后象。

      6.B【解析】月明时感到星星稀少,这是感觉对比现象。

      7.D【解析】一种感觉引起了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作联觉。题干中是由听觉引起了视觉。

      8.C【解析】一种感觉引起了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作联觉。小丹听到刮竹子的声音觉得冷,属于联觉。

      9.D【解析】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人们把事物的颜色、形状等属性综合起来以后,才知道眼前的事物是红旗,这就是知觉。

      10.D【解析】知觉具有理解性,这使得个体在进行知觉活动时能根据以往的经验主动对知觉对象进行解释,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意义。

      11.A【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和对象。

      12.B【解析】注意不同于意识,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因此注意具有指向性与集中性两个特点。

      13.A【解析】在吵闹的教室专心读书,体现了注意的选择性,属于选择性注意。

      14.C【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15.A【解析】杨老师把注意同时指向讲课和学生两种不同的对象,这是典型的注意分配现象。

      16.C【解析】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事物吸引,它使我们不能清晰地认识事物。杨柳被窗外小鸟吸引属于分心,即注意的分散。

      17.C【解析】注意的转移是指当环境或任务发生变化时,注意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到另一对象或活动上。注意转移是有条件的,主要有: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明确的信号提示、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先前的活动吸引力大,注意的转移就会比较困难。

      18.C【解析】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19.C【解析】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去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虽然引起情绪或情感的事件已经过去,但是深刻的感受体验会保留在记忆中。

      20.B【解析】具体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题干中“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长城形象”,属于形象记忆。

      21.C【解析】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去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题干中体验的是“怕”的情绪,所以是情绪记忆。

      22.A【解析】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是指外界刺激在极短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的一瞬间的记忆。

      23.B【解析】短时记忆也叫工作记忆,信息容量一般为7±2个组块,即5~9个组块。

      24.B【解析】内隐记忆不容易受到干扰,会在无意识中影响人对当前任务的加工情况。

      25.A【解析】知识和日常生活常识的记忆是有关事实的记忆,所以属于陈述性记忆。

      26.C【解析】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识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27.D【解析】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遗忘、再认和再现三个环节。

      28.D【解析】意义识记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在反复领会、理解、弄清事物本身意义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识记。

      29.C【解析】艾宾浩斯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解释遗忘规律的曲线,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0.D【解析】前摄抑制是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回忆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后学习材料对先学习材料的回忆的干扰作用。首尾部分记忆效果较好,是因为首尾部分只受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单一抑制的影响;中间部分遗忘较多,是受到了前摄和倒摄双重抑制的作用。

      31.C【解析】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程度达到150%时,学习效果最好。超过则可能出现“报酬递减”现象。

      32.A【解析】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

      33.C【解析】系列位置效应是指在系列学习中,处在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是不同的。

      34.C【解析】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考生由于情绪紧张而遗忘,等考试过去可能就能想起来。

      35.C【解析】早上学习只受倒摄抑制的影响,晚上学习只受前摄抑制的影响,早晚受到的是单一抑制的影响。

      36.A【解析】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巩固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先学习的效果不如后学习的效果好,说明受到了后面材料的干扰。

      37.A【解析】提取失败说认为遗忘是因为缺乏相关线索,有了线索,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是为了更好地提供提取线索。

      38.B【解析】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所以要及时复习。

      39.A【解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40.A【解析】思维的间接性是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事物的媒介,理解或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不可能感知到的事物,以推测事物过去的进程,认识事物本质。

      41.B【解析】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这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42.A【解析】直观动作思维是以实际行动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

      43.B【解析】具体形象思维是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过程。

      44.C【解析】抽象逻辑思维不直接依赖所感知事物的具体形象,因而能够超越生活经验的局限。

      45.B【解析】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做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46.C【解析】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方向探索问题的答案,也叫求异思维。“头脑风暴”就是通过人们讨论进行的发散思维。

      47.C【解析】再造性思维也称常规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48.D【解析】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从事文艺创作、科学发展、技术发明等创造性活动时,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尤其典型。

      49.C【解析】分类是思想上按照事物的异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50.C【解析】抽象是在头脑中提炼出各种事物与现象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

      51.A【解析】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它是思维形式的最基本单位。

      52.D【解析】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有智力、知识、认知风格、人格特征、动机和环境六个方面。

      53.C【解析】灵感是创造者经过长期酝酿,新假设产生或对考虑的问题豁然开朗,出现在豁朗期。

      54.B【解析】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55.A【解析】皮亚杰认为,图式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56.B【解析】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完成的。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应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

      57.C【解析】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58.A【解析】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思维开始萌芽,并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即当物体从婴儿的视野中消失时,他能知道并非是客体不存在了,而是被藏在某个地方。

      59.D【解析】题干所述表明赵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对应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赵明的认知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

      60.A【解析】在前运算阶段,儿童不能设想他人所处情境,以自己的经验为中心理解和观察世界。这体现了儿童的自我中心性。

      61.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出现,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虽然外形发生改变,但其特有属性不变。

      62.D【解析】儿童在形式运算阶段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理清两个或多个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另外,这阶段的儿童还具备了可逆思维。

      63.D【解析】四个选项都是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其中,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调节着心理发展的其他三种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64.C【解析】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问的过渡状态。

      65.B【解析】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

      66.C【解析】问题是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此感到疑难的情境。

      67.D【解析】问题解决是在一定的目的指引下,通过一系列心理加工活动进行的,因而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特点。

      68.C【解析】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能否有效提出假设,受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

      69.A【解析】算法策略是将所有可能的针对问题解决的方法都一一列举出来并精心尝试,直到最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70.C【解析】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71.A【解析】思维定式是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思维定式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二、辨析题

      1.错误。

      【解析】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错误。

      【解析】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知觉是多种感觉的有机结合,但它不是感觉的机械相加,而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感觉到的信息进行综合而产生的。

      3.错误。

      【解析】注意稳定性的标志是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特性。持续时间越长,注意就越稳定。

      4.错误。

      【解析】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而注意的分散是由于个体劳累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现象,是被动而消极的。

      5.错误。

      【解析】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在保持的时间上,内隐记忆要明显长于外显记忆;在干扰的形式上,内隐记忆不容易受到干扰,外显记忆则容易在干扰后发生遗忘。

      6.错误。

      【解析】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遗忘在学习后立即开始,最初的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遗忘了。因此,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

      7.正确。

      【解析】一般来说,系列材料的开始和结尾部分记忆效果较好,而中间位置则容易遗忘,这种现象称为系列位置效应。这与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有关。因为在系列材料的记忆过程中,开始部分只受到倒摄抑制的影响,结尾部分只受到前摄抑制的影响,而中间部分会受到两种抑制的双重影响。

      8.正确。

      【解析】识记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比连续识记或诵读的效果好,单调、机械地背诵会使人备感枯燥乏味,使大脑皮质产生抑制,复习效果差。

      9.错误。

      【解析】创造性思维产生的过程有四个阶段: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其中,在准备期,创造者需要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即收集创造活动所必需的各种信息,组织已有的旧经验,掌握必要的技能。

      10.错误。

      【解析】心理定式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心理定式对问题的解决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式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时,心理定式对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影响;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它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此时,心理定式对问题的解决产生消极影响。

      11.正确。

      【解析】能否有效提出假设,受到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思维越灵活,知识经验越丰富,提出的假设就越多。

      三、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等植物上,而影响他们专心听课。

      2.【参考答案】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材料的数量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疲劳,降低记忆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以及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产生心理障碍。

      3.【参考答案】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用作建筑材料,还可作为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以上是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学习心理》章节习题:认知过程的全部内容,更多广东教师招聘考试信息敬请教师考试群广东教师考试群,及关注广东教师招聘网/广东人事考试网

    关键词阅读: 教师资格证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生学习心理

    (编辑:广东华图)

    热门推荐
    辅导课程
    联系方式
    • 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面试与教学能力测试
    • 广东省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知识教材3真题主观客观题库
    •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试卷
    •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全真题库1280题

    线上微信客服

    扫一扫:在线沟通
    报考过程有疑惑?
    专业客服来答疑

    教师招考公众号

    扫一扫:马上关注
    最新招考资讯
    尽在gdhtgwy
    有疑惑?在线客服帮你

    公告什么时候出?

    报考条件是否符合?

    公考小白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怎么领取?

    • 扫码下载:华图在线APP
    •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广东华图教师
    • 扫码进入官网微博:广东华图

    考试工具更多

    最新招考
    照片调整
    直播讲座
    备考资料
    考试信息
    试题资料
    辅导课程
    华图题库
    广东华图官方微信 广东华图官方微信 微信号:gdhtgwy
    首页 咨询 课程
    首页 招考信息 网站地图 返回顶部
    京ICP备11028696号-11 京ICP证1301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1470号